bbin宝盈官网

图片
《隐孢子虫病的诊断》解读
来源: 国家卫计委网站 发布时间:2016-06-02 13:56 累计次数: 字体:[ ]

一、标准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全球性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为六大腹泻病之一,属新发传染病,可暴发造成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孢子虫病可从动物传播到人,人传播到动物,并在动物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广泛传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在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认定的150多种食源性/水源性疾病中隐孢子虫病影响最大。迄今,由水源污染引起的隐孢子虫病暴发有165起,隐孢子虫已被列为美国、英国、澳洲和中国等国的水质检测指标。隐孢子虫也是美国FoodNet食源性疾病监测十大病原之一,有记录的食源性暴发已有十多次。其病原越来越引起关注,已被列为美国政府生物恐怖制剂名单的第三位,也是其中唯一一种寄生虫病原。该病原也已纳入到我国传染病重大专项——“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腹泻症候群病原检测名单中。

我国自1987年首次报道隐孢子虫病患者以来,几乎全国均有病例报道,感染率0.5%~13.4%。隐孢子虫感染后引起发烧、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免疫抑制患者感染后持续霍乱样腹泻,甚至死亡。

隐孢子虫卵囊微小(4~6μm),种类繁多,光镜下不易辨别,常造成误诊或漏诊;因其形态相似,光镜下不易判定虫种,且与微孢子虫等难以区别。国内隐孢子虫研究起步晚,隐孢子虫检出率地区差异大,原因在于国内尚无标准化的诊断方法,无法快速诊断及鉴定。因此,亟待制定隐孢子虫病的诊断标准,以指导临床规范诊断,减少误诊和漏诊,从而有效、及时、准确诊断隐孢子虫病,使该病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和预防,保障人民特别是儿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健康。

本标准规定了隐孢子虫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隐孢子虫病的诊断。

二、需要重点说明的问题

1.考虑到我国国情及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现状,发达地区和边远地区医疗卫生硬件设施、技术能力和卫生状况差异较大,以及隐孢子虫感染的特点。为能及时有效地诊断隐孢子虫病,本标准对隐孢子虫的实验室检查,根据不同的需求,提出了不同的诊断方法,包括确诊方法、辅助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同时兼顾到可进行进一步鉴定虫种和研究的临床检验科室和实验室,规定了分子生物学检测。

2. 鉴于病原学检查仍是目前寄生虫病原检查的“金标准”,本标准对其进行了重点描述,包括各种染色试剂配制,储存方法;涂片、染色、判读等具体操作,以便基层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检验人员均能操作。

3.标准的适用范围包括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医学院校、研究机构对隐孢子虫病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