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宝盈官网

图片
2014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总结
来源: 南通市卫计委 发布时间:2015-04-30 15:35 累计次数: 字体:[ ]

  岁月荏苒,时光如梭,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市卫生计生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改革、发展、惠民为主线,奋力打造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升级版,各项工作亮点纷呈。

  一、以改革为动力,开创卫生计生新局面

  1.优化卫生资源配置贴近民意。按照城市发展不同板块需求程度和医院发展紧迫程度,科学论证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有序推进医疗资源布局调整,力求与群众健康需求更贴近。为缓解居民“看病难”矛盾,通大附院、市一院现址改造完善工程获得认可,市精神卫生中心改造扩建、市二院能级提升工程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院前急救服务又出新亮点,市区提前建成2个120急救分站,给东部、南部片区27万居民带来福音。“为老医疗”服务填补空白,新建观音山老年护理院等一批养老医疗机构,千方百计满足老龄化社会的健康需求。

  2.基层医疗卫生网底夯实筑牢。加快推进乡村一体标准化建设,探索建立基层服务新模式,务实推进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努力改善基层医务人员待遇,加快构建“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持续性”的基层卫生运行新机制。在部分街道开展“医院-社区慢病一体化管理”试点,建立起以“社区为基础、大医院为依托、优质资源重心下移”的新型慢病管理模式,积极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级,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健康服务。

  3.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理顺秩序。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以取消药品加成和调整服务价格为切入,探索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创新公立医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在海门等地率先成立县域医疗集团,以县级人民医院、中医院为龙头,整合乡镇(中心)卫生院,组建片区医疗联合体,建立起上下联动、分工合作、防治结合的诊疗新秩序,发挥了区域医疗资源的联动协作、共享共赢的整体效能,有效缓解当地群众的看病就医矛盾。

  4.探索分级诊疗制度增强基层能力。在启东等地率先开展分级诊疗试点。通过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明确医院功能定位,合理界定各级医疗机构诊疗范围;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用医保、价格双重杠杆,引导群众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促进分级诊疗、有序就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能力,强化惠民举措,增强了基层看病就医的吸引力,初步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改革目标。

  5.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平稳有序。向市委、市政府提交政策影响报告,及时分析研判,将政策实施列入全年重点工作。通过多种媒体跨平台集中宣传,制作的宣传片全省推广使用;创新完善措施规定,简化再生育审批程序,方便群众办证;明确新增特殊情形再生育条款,满足部分家庭愿望。全市累计受理单独两孩申请9339例,其中城市单独两孩2793例,政策实施平稳有序,社会反响良好。

  二、以发展为驱动,打造卫生计生新品牌

  1.弘扬国粹精华,传承中医发展。以传承岐黄、振兴中医为己任,将全市百名中医药人才师承学习活动作为全年中医的重点着力推进。各地中医行政管理部门坚持高点谋划、海纳百川,精心择优选拔中医传带名师和继承人,共62名中医名师和123名继承人结对师承“青蓝工程”。用全新的理念、创新的机制,推进师承育才工程务实高效,为我市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

  2.完善防控机制,打造一流队伍。科学实施H7N9、埃博拉出血热等重大传染病防控。以创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示范区为抓手,着力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实施健康环境促进,促进健康行为养成,创成国家级慢病防控示范区1个,省级慢病防控示范区7个,建成数量居全省首位。强化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对市区2.5万人进行癌症早诊早治筛查;建成数字化接种门诊42家,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解锁工程”,为民生福祉再传佳音。实施防控专业队伍大练兵,练就“拉得出、打得响”的过硬本领,在全省传染病防控技能竞赛中勇夺团体第二、个人全能第一,创历史最好成绩。

  3.强化信息引领,提升监管效能。拓展“数字卫监”移动执法功能,开发应用了语音呼叫系统,推进移动执法终端系统的普及应用,实现执法行为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的全覆盖,确保权力公开、透明、高效、顺畅运行。开发应用远程监控系统,对游泳池水质、生活饮用水水质、公共场所空气、餐饮操作场所等关键环节温湿度及操作视频实时在线监控、预警,确保违法现象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得到查处,顺应了社会的关切与百姓的需求。

  4.深化卫生创建,倡导健康行为。坚持城乡统筹、镇村一体,深入推进卫生城市和卫生镇村创建活动。城市卫生长效管理措施加快落实,新增省级以上卫生镇9个、省级卫生135个村,建成数位列全省第一。借力卫生系列创建,利用社区、媒体、学校、公共场所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健康教育课、科普大讲堂等方式,引导居民健康行为的养成。

  5.加强人口研究,提供顶层设计。配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来通开展“生育及相关公共政策研究”课题调研,为完善人口政策顶层设计提供研究成果和案例参考。人口系列课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选送的10篇论文在江苏省人口学会年会获奖,占全省1/4。加强人口数据分析利用,编印南通人口发展数据集,发布南通市年度人口发展报告,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和部门制定规划、政策提供依据。

  三、以惠民为目标,提升满意卫生新标杆

  1.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始终把提升境界、联系群众、解决问题贯穿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始终,聚焦民生热点,回应群众关切,倾力做实卫生行业十大便民举措,做到即知即改、有诺必践。开展“百姓点样我检测”,让市民及时掌握食品安全现况;组织“医患互动零距离”角色体验,感受群众看病的难与累,体验医务人员的压力与辛劳,努力搭建医患互动新渠道;全面开设医院便民门诊,推行一站式门诊服务,启用自助医疗服务终端,方便患者快速查询、挂号、缴费;完成12320卫生热线改造,推行网上分时预约和基层转诊预约,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提前预约、家中候诊、分时取号”服务,深受群众欢迎。

  2.“两癌”筛查深得民心超量完成。以提高广大妇女健康水平为目标,大力推动重大妇幼项目有效开展,将35-64岁城乡妇女乳腺癌、宫颈癌免费检查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年筛查20.64万名,任务完成率115.97%,提前4个月完成指令性筛查任务。早期发现并治疗宫颈癌、乳腺癌各81例,对可疑或确诊患者实施跟踪随访,督促早诊早治措施落实,有效降低了农村妇女因病致贫和返贫的风险,对提高全市妇女健康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该项目在全省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中拔得头筹。

  3.急救分站民生优先高效推进。健全完善院前急救网络,提高120反应速度和服务能力。为积极回应民生诉求,千方百计抢抓机遇,想方设法争取主动,迅速推进场地改造、车辆购置、人员配备等工作,仅用两个月时间在市开发区和城东地区各新建1个急救分站,于622日同步投入使用。分站建成启用后,120急救车到达急救现场的时间缩短了20分钟。市民生项目评议组认定,这是一项推进速度最快、实施效率最高的为民办实事项目。

  4.耳聋基因筛查项目惠泽民生。借力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技研发平台,实施“聆听幸福”工程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干预项目,此举系全国第三、省内首家。全年市区共有3978名新生儿接受免费筛查,发现耳聋基因携带者192名,全部实施“一对一”早期干预措施,有效避免携带者及其后代发生“一针致聋”、“一巴掌打聋”等意外的发生,实现了“干预一名儿童、幸福一个家庭”的目标。中国工程院程京院士给予高度评价:“南通作为首批实施城市,心系民生、敢为人先,为项目在全国的推广和全民听力健康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5.免费优生检查全面推进。成立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督导组,出台《南通市孕前优生项目随访工作基层指导手册(试行)》,加强基层基础服务质量。全年为2.61万对待孕夫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筛查出6083例高风险对象,逐一落实规范防治措施,促进群众身心健康和家庭社会和谐,筑好新生儿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在全省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临床检验室间质评活动中,我市优秀率达100%,居全省前列。

四、以医德为引领,凝聚改革发展正能量

  1.正风肃纪重塑形象。领导干部始终以党章党纪为镜严格要求,抓班子带队伍,转作风提效能,“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用大党课、大讨论、报告会、微讲堂等形式,给党员干部补钙强身、固本培元;深入开展“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主题活动,培育和践行卫生核心价值观,坚持以德育人、以文化人、励精图治、借梯登高,营造奋勇争先、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始终锤炼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以落实“两个责任”为抓手,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始终高扬“崇德敬业、守信笃行”的无红包精神,以此推动医德医风大提振,2014年卫生行风满意度又提升1.26%,达到94.76%;在全省110家三级医院行风满意度调查中,我市有3家医院跻身前十,综合满意度居全省前列。

  2.接轨上海借力驱动。人才强则卫生强。大力实施“人才强卫”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我市人才学科的培育发展,策应“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战略赋予我们的使命。研究出台《南通市医学重点学科及重点人才奖励办法》,制定并实施“定向跟踪赶超计划”,为鼓励创新、激励人才、推动医院能力提升营造了宽松氛围。充分利用上海高校众多、科技发达、名院集聚、名医荟萃的优势,加强与上海名医名院的对接联动,借助上海学术科研、学科专科、人才资源借梯登高。市区8所医院与上海名院开展多维度合作,在医院管理、人才队伍、能力水平、科研创新、新技术引进等方面全面赶超,极大提高了我市“科技兴卫、人才强卫”成效。全年两地科研合作15项、引进新技术42项,组织学术交流290人次,赴沪攻读硕博学位21人。

  3.卫生应急有力有序。强化卫生应急储备,全面提升卫生应急研判、预警、评估和处置水平。“4·16”如皋双马化工厂爆炸事件、“8·2”昆山中荣公司爆燃事故发生后,卫生系统迅速行动、快速响应,整合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全力救治、科学救治、精心救治;发动、宣传,调集全社会力量,开启全天候献血爱心通道,保证了临床一线用血;与此同时,组织专门力量对伤者家属耐心宣传安抚引导,保证伤员及家属情绪稳定和社会稳定,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出色完成救援救治任务,创造了烧伤医学奇迹,得到中央、省领导的高度肯定。

  4.安全生产警钟长鸣。用纪律和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明确各级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安全监管责任,加强安全目标、责任执行、监管评估三大体系建设。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实行“管办分离”专业化管理,发现隐患挂牌督办,整改有力及时迅速,有效消除安全生产盲区和灰色地带;强化安监队伍建设,实施高标准培训教育,拓宽监管人员知识结构;组织形式多样、严格高效的安全检查活动,做到交叉检查、飞行检查、错时检查相结合,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员自觉支持”的严密格局。全系统连续27年未发生重伤死亡、中毒、火灾、毒麻品丢失等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