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宝盈官网

图片
2012年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汇报
来源: 南通市卫计委 发布时间:2012-11-16 08:52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全委会、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和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率先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坚持高点定位,实施难点攻坚,全力创优争先,积极推动卫生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对照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和省卫生厅年度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职能处室分头落实,及时分解任务,细化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实施动态管理,定期总结评估,强化跟踪问效,上半年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工作显著改观

  1.新农合情况。截止5月底,全市参合人数492.82万人,参合率99.73%。人均筹资标准达318元,其中财政补助240元。全年应筹资金156775万元,实际到位113702 万元,到位率72.52%(部分省补助资金暂未到位);参合人员中共有186424人次接受住院补偿,补偿金额52205.92万元,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住院政策补偿比为73.73%。6个统筹地区筹资标准、参合率、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最高支付限额均基本达到省规定指标。以市为单位统一转外就医补偿政策,村卫生室全部纳入新农合定点范围。农村居民重大疾病救治补偿全面开展,已有5171人次得到救治补偿,补偿费用1458.66万元,其中新农合补偿1319.14 万元、医疗救助139.52 万元。各地全面推行支付方式改革,对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用主要采取按病种付费与按床日付费相结合的混合支付方式,对乡村卫生机构门诊推行总额预付制改革,对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费用探索定额包干支付方式。新农合信息系统覆盖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实现统筹区域内即时结报,与省、市级医院联网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2.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我市以创建示范乡镇卫生院为重点,强势推进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已累计建成省示范乡镇卫生院10家,今年共有11家乡镇卫生院参与示范创建。4月份在海门市召开了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现场推进会,力争年内一体化管理率达90%以上,确保做到机构、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管理及绩效考核“六个统一”,加快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巩固发展乡村医生队伍,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规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保障乡村医生合理收入,促进村卫生室规范高效运行。同时针对部分县(市)政府办乡镇卫生院缺位的问题,年初我局提请市政府将“每个乡镇有一所政府办卫生院”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海安县拟整合部分中心卫生院、镇卫生所以及自愿出让资产的乡镇民营医院资源,确保在每个建制镇建成一所卫生院,方案已经县委、县政府批准同意;如东县已经启动6个政府办乡镇卫生院的新建项目;如皋市拟由镇卫生所扩展医疗功能新建乡镇卫生院,目前正在调研论证。同时积极落实“务实进修”计划,全市共80人参加进修;推进乡镇卫生院健康管理团队服务,上半年已印发实施方案,并召开会议进行部署,43家乡镇卫生院作为首批试点,占比49%。

  3.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情况。我市以实施家庭医生制度为契机,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已建成29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镇(街)为单位覆盖率100%,有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崇川区、港闸区成为“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市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实现建设标准、设备配备、补助标准、配套政策“四个统一”。截止目前,市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比例达50.23%,平均费用比三级医院低63.3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的预防保健服务量占总数的90%以上。同时,围绕转变社区服务模式,着力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实施,6月中旬我市在崇川区任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召开现场会,部署推进家庭医生制度,按照每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0户居民的标准,建立家庭医生包干责任制,家庭医生根据服务的家庭数量、健康需求,每周到社区工作不得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4小时。目前8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签约家庭满意率达到92%。

  二、公共卫生和妇幼保健工作成效明显

  1.在妇幼保健方面。认真落实省、市“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年初制定下发了贯彻实施方案,对妇女儿童健康相关指标及妇幼卫生服务指标进行了责任分解。加快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完成港闸区妇幼保健所建设,崇川区妇幼保健所已获批组建。市、县两级妇幼保健机构健全率100%。依法加强助产医疗保健机构质量管理,规范孕产期医疗保健服务。各地采取约谈负责人和经济奖惩多种措施,严格控制剖宫产手术。市卫生局对市区及县级以上助产医疗机构剖宫产率逐月排名公布,全市剖宫产率比去年同期明显下降。加强危重孕产妇管理,建立危重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母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完成了阶段性出生缺陷“三网”监测和质量控制工作。上半年孕产妇死亡为0、婴儿死亡率3.36‰、出生缺陷发生率5.41‰。全市均实行免费婚检政策,上半年婚检率52.05%,妇女病普查率98.71%,新生儿听力筛查率92.4%,新生儿遗传疾病筛查率84.54%,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新生儿访视率98.83%,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35.47%;孕产妇保健管理率99.3%,产后访视率98.9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8.02%。

  2.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方面。今年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为人均25元,应筹项目资金1.82亿元,目前到位资金1.28亿元(部分省补助资金考核后下发)。截止6月底,共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622.08万份,电子建档率85.42%;健康教育宣传栏2566个,举办健康教育讲座11296次,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4174 次;预防接种证建证率100% ,乙肝疫苗等11种疫苗全程接种率和15岁以下乙肝疫苗等3种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均达95%以上,传染病报告及时率100 %;65岁以上老人健康检查率97.10%;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率99.02%,Ⅱ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98.66%;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率99.73%。为确保项目质量和工作效率,我市建立完善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和补偿新机制,以“做多少事补多少钱”为原则,调整完善考核补助办法,坚持量质并重,力求全面细化。按照“规范管理、透明公开、绩效优先、谁做谁得、劳酬相当”的补偿原则,资金分配与服务数量和质量及群众满意度挂钩,根据考核情况确定街道、社区二级资金的补助系数,一竿子分配到底。

  3.在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方面。继续推进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及时分解下达年度项目任务,制订项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编制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手册,加大项目督查指导力度。截至5月底,全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累计补助11157人,任务完成率47.66%;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18428人,任务完成率73.12;海门等4县(市)启动农村妇女 “两癌”筛查工作,完成筛查7494人。海安等5县(市)将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纳入免费范围,全市孕产妇艾滋病抗体检测率99.66%,梅毒检测率、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率及乙肝表面抗原孕产妇所生儿童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率均为100%。血吸虫病、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等重大项目按要求推进。

  4.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市、县两级疾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房屋条件和仪器装备得到改善,疾控专项资金严格专款专用,无挤占挪用现象。1-5月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综合率98.8%,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数为3996例(前五年同期4742例),发病率54.87/10万。以乡镇为单位,全市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大于95%。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0.37/10万,其他工作指标均100%;1-5月份麻疹发病率0.5/100万,监测病例中的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1.46/10万。在全市59个乡镇157个村继续开展查螺工作,完成查螺面积1487.5万㎡,查到钉螺面积2800㎡(为复现环境),巩固性灭螺3.62万㎡,未发现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病人。截止目前,共报告HIV感染者和病人86例,流调率和治疗随访率均为100%,二次免费CD4检测305人次,哨点监测按计划进行;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1697例,定点医疗机构初诊患者查痰率98.2%,密切接触者筛查率100%,登记结核病人系统管理率97.9%,登记新发涂阳患者治愈率93.5%。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正在抓紧调研起草,上半年报告恶性疟9例,均为境外打工返乡人员,网络直报率、规范治疗率、个案流调率及疫点处置率均达100%,完成血检12254人,血检阳性率5.7/万。及时制订麻风病防治工作计划、项目方案和实施细则,如东、如皋分别列为麻风病监测和防治一体化试点县,共上报疑似病例38例,经复核无确诊病例。肿瘤登记报告工作全面启动,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全面展开。市及各县(市、区)均建立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领导组并下设办公室,有办公场所和专职人员,5月份在如皋召开专题现场会,推动项目管理进一步规范化。

  三、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严谨规范

  1.食品安全监管情况。及时对市食安委组成部门作了调整充实,成员部门增加到28个,并对具体职责重新分工。各县(市)区相应调整食安委和办事机构,继续发挥乡镇(街道)、村(社区)食品安全委员会领导小组、食品安全工作室、食品安全信息员的作用,年初下发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及任务分解表,市与各县(市、区)及主要监管部门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修订一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健全了食品监管部门例会制度、检测机构联席会议及食品安全有效举报等制度,提出了理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职能分工的建议。结合重点工作和序时安排,我局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主动沟通工作情况,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加强了联合执法机制,在“地沟油”及打击非法添加物等专项整治中多次组织联合执法。加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修订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各县(市)认真执行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6月11日在欧尚超市广场举办了隆重的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开展大型广场咨询服务、大型图片展览、媒体跟踪执法等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食品安全检测情况。科学编制年度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计划,制订下发市区食品安全检测经费管理办法,加强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强化检测任务与检测经费的科学分配。在往年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食品安全检测管理平台开发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实现了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全程监控、资源整合,变检测体系松散型协作到紧密型合作,做到跨部门食品送检、检验、出报告全程软件系统操作管理,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动态性和即时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动态监测按序时推进,上半年,完成风险监测采样292份;市区动态监测1900余件,涉及10大类34种食品,平均合格率为94.5%左右,监测结果每月在报社、电视、电台等媒体上公告。注重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推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上水平,年初指导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开展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攻关,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加强社会各界与食品检测机构的近距离互动,举办了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开放日活动,扩大了社会影响。

  3.卫生监督工作情况。按照“三集中三到位”工作要求,进一步拓展卫生行政审批服务内涵,推进服务窗口标准化建设,简化审批手续,优化服务程序,在全市率先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卫生监督片警制为抓手,强化日常监督网格化管理,将卫生监管任务按分片分段分解到监管机构、科室及每名卫生监督员;将餐饮卫生、职业卫生等专业性监管职责扎口到相应科室,较好地缓解了执法人员不足的矛盾。在住宿业、医疗机构、游泳场馆等场所全面实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充分利用“数字卫监”移动执法手段,对辖区管理相对人建立一户一档并及时更新,做到“执法有据、监督留痕”,卫生许可、日常监督、行政处罚即时操作,制式文书自动生成,有效约束了执法过程的随意性。积极投身文明、卫生城市创建,以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基础薄弱的“五小行业”为重点,扎实开展系列专项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市和各县(市、含通州区)卫生监督机构全部通过省级评估。崇川区、港闸区正在抓紧监督机构办公楼新建,力争年底前全面达标。以深化医改为契机,加强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普遍建立了乡镇级卫生监督分所,将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健康咨询、饮用水安全巡查、学校卫生、打击非法行医等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卫生监督工作明显加强。

  四、医政管理与医疗服务日益加强

  1.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精心指导如皋市人民医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从理顺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投入补偿机制、加强医院能力建设、建立分工协作机制、促进医疗服务改善等方面入手,制定了改革实施方案,目前已组建了医院管理委员会,重新聘任了医院管理层,设立了监督委员会。率先探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将国家、省基本药物目录内599种药物全部行零差价销售,已销售基本药物3217万元,市财政补助871.87万元。改革医保付费机制,新农合按均次费用定额管理和单病种结算相结合的结算办法,均次费用基数为7000元,单病种付费达20个病种,同时启动创建三级乙等医院创建工作,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如皋人民医院进一步强化了对口支援协作机制。调整完善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公立医院设置规模和建设布局,探索完善市直医院“委托经营管理”模式,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深化运行机制改革,推行医院成本核算监管信息系统,实行医院全成本核算,促进医院经济运行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初步建立公立医院主要指导社会公示制度,分批组织辖区内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探索建立长效监管和激励约束机制。

  2.全面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探索开展医院窗口服务满意度即时电子评价工作,不断提升窗口优质服务意识。着力优化服务流程、推行预约挂号、减少预约检查、开展志愿者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各三级医院和二级公立医院均提供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并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预约提供优先诊疗工作。口腔科、产前检查与术后复查等患者复诊预约率基本达到标准要求。二级、三级公立医院专家门诊就诊患者预约率分别达53.4%、33.4%,出院病人复诊预约率达78.2%。市级预约诊疗服务平台正在与省平台对接过程中。深入推进“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开展“患者安全年”和病人安全目标评价活动,上半年,围绕医疗质量安全、“三好一满意”活动、医院感染管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主题,组织了多回合暗访督查活动,促进了薄弱环节整改和医疗质量提升。大力推行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开展了分层次的理论技能培训工作,对5年内的年轻护士开展操作技能竞赛,启动市级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在7家三级医院设立了危重症护理等10个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共有128名护士在临床接受专科培训。目前共有37家二级以上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试点病房总数374个,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医院有21家。

  3.努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重点支持县级医院优先建设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县级医院申报二、三类技术,促进县医院技术上水平。加大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力度,采取业务合作、团队支援、进修培训、派驻人员、远程医疗等多种方式,提高县级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县级医院建设标准,目前县级医院设置床位在800-1000张之间,门诊就医和住院条件得到充分改善。积极扶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大力扶持市一院内分泌科等27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市肿瘤医院核医学科等22个市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市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等12个市级临床特色专科,稳步提升原有59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水平。市一院骨科、市肿瘤医院病理科成为省级重点专科,市一院妇科、瑞慈医院儿科成为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进一步缩短平均住院日,将各医院平均住院日控制指标纳入年度目标考核重要指标。大力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1所医院为省级试点、23所医院为市级试点。累计完成临床路径治疗患者4000多例。

  4.依法强化医疗行业监管。加强医疗机构准入和执业行为监管,公开医疗机构审批办事程序,严格按照设置规划和审批权限审批医疗机构,严格履行审批程序,规范审核模式,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审批档案。1-5月份共设置医疗机构4家、执业登记3家、变更登记27项。强化落实现场校验,将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融入医疗机构校验管理中。强化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开展医疗机构广告专项整治活动,规范医疗广告市场,共监测各类医疗广告443条次。探索“医疗机构卫生监督量化分级暨诚信执业信誉度管理项目实施方案”,在评分标准上,按一级以下医院、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和诊所分类分别设立标准,增强了日常监管的操作性。规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准许2家医疗机构开展血液透析技术、1家医疗机构开展四级以下妇科腔镜技术。加强医师和护士准入管理,严把医师、护士准入关,坚持医师定期考核制度,严肃查处违法执业行为。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开展医疗废物专项整治工作,上半年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进行了拉网式检查,立案处理4家。创新无偿献血宣传方法,加强血液质量管理,1-5月份市区无偿献血15515人次,采集血液4.92吨,采集机采血小板1140.5个治疗单位,为临床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血液保障。

  五、基本药物与基层综合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制度执行更加到位。我市各地高度重视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海门等地把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列为今年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充实调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领导小组。海门、启东等地专门设置基药办或基药药事管理委员会,配备专职人员,实行集中办公。为确保基本药物制度规范实施,各地均修订了考核细则,将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金额占比、次均门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增幅、依法执业、公共卫生服务及社会满意率指标纳入考核指标体系,采取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偿经费进行严格考核发放。如皋市开发了基本药物信息管理系统,对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查询统计分析,使基本药物使用监控更加科学高效。截止到5月份,全市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涉及品规706个,采购金额23262万元,销售总金额20859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量增长30.4%,住院人次增长20.19%,门急诊均次费用降至66.27 元,下降21.76%;住院均次费用降至2252.4元,下降17.01%。

  二是配套措施基本到位。我市各地按照“补运行、不补药品差价”的原则落实财政补助经费,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正常运转。启东等5个县(市、区)财政按照核定收支、核定任务、定额考核补助的办法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的日常运行进行补助,确保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行。海安县等3个县(市)按照乡镇医院、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按照服务人口25-30元的标准确定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偿基数。为促进基本药物的规范使用,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我市强化基本药物制度政策及合理使用培训,健全了基本药物优先和合理使用制度,促进了基本药物普遍、规范、科学、合理使用。医务人员用药行为逐步规范,用药习惯逐步改变,基本药物已逐步成为临床首选药物。各地还充分利用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让广大群众加深对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理解,使基本药物真正成为看病首选药物,让人民群众切实受益。

  三是采购管理趋于规范。各地均建立基本药物专用账户,并存入周转金,通过网上结算系统,以县(市)为单位集中统一支付购药货款,账目清楚。开发区建立了专用账户,区财政投入170万元作为周转金。海门市严格规定从交货验收合格到付款时间不超过30天,自收到供货企业发票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网上签收单和用款计划申请的审核确认。接到省药品集中采购中心出具的网上采购数量证明后,根据合同和用款计划申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与药品供货企业的药款结算和支付,并在采购平台支付系统做支付确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根据公布的中标产品目录按月编制采购计划,并网上发送订单。启东等地村卫生室所用药品由所属乡镇卫生院统一采购,实行零差价销售。海门市对基本药物采购使用情况单独列帐,统一了基本药物销售明细。如东县等地村卫生室使用基本药物由镇卫生所统一网上采购,并实行零差率销售。

  四是综合改革逐步深化。目前,共有5个县(市区)已完成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核定、岗位设置、竞聘上岗等工作,如皋、海安、如东三个县(市)已完成政府办中心卫生院综合改革,下一步将结合政府办乡镇卫生院重建工作同步推进改革。多数县(市)区结合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制定了“双考核、双挂钩”的绩效考核办法。一方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考核,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工作任务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财政经费补助挂钩。另一方面,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考核结果与职工个人收入直接挂钩,突出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崇川等地引入“有效工时”概念,遵循按岗位考核、按任务考核、按居民满意度考核的原则,制定了人员绩效考核标准及其实施办法,建立和完善新型绩效考核体系,确定每日工作7小时、每月工作8600分钟为获得基础绩效的标准工时,将每个部门的工作转化为有效工时进行计算考核,同时细化每个岗位、每项工作任务的基本有效工作时间,对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医技科室、住院病区、行政管理和工勤人员等工作项目均进行量化转换,按照一定有效工作时间进行计算,变“多收多得”为“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积极性。

  六、中医药发展等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

  1.在中医药振兴方面。着力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今年我市用于市中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专科建设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等发展建设支出的补助达780万元,政府对中医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01%,六所县级中医院均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标准。国医大师工作室、名中医工作室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等符合要求。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成立了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中医药文化工作;制定了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工作方案,推进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近期筹划成立了中医药文化巡讲团,开展“中医药就在你身边”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设立了中医科、中药房,6家县级中医院均设立预防保健科或“治未病”中心,并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海安县被列立为“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地区,和平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列为“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市中医院、海安等县级中医院设立中医药综合治疗室,开展“多学科平台”建设和“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全市90%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中医药人员,设有中医科和中药房,95%村卫生室和服务站提供中医药服务。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编印了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开展了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加强中医特色专科、人才建设,入选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个,入选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7个,6个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通过验收;3人入选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3人入选第二批江苏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有156名医师参加西学中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南通市民间医药资源现状与评价课题通过市科协软科学课题结题。

  2.在爱国卫生方面。认真开展纪念爱国卫生运动60周年系列活动,4月6日在体育广场举行仪式,部署和开展系列活动,推进健康促进工作,标准宣传栏覆盖率100%,资料入户率95%以上;健康教育经费投入落实;上半年组织巡讲2010场次,受众3.38万人;举办健康咨询2944场,受众97522人;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建成金奖学校6所、银奖学校28所和铜奖学校106所,《学生健康素养评估体系的建立及干预模式的探讨》申报江苏省预防医学科研课题;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创建了钟秀环东健康广场、新城小区健康步道、学田健康一条街、示范餐饮一条街等一批健康生活方式支持环境;港闸区创建江苏省“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区。加强公共场所控烟工作,重点对全市510家无烟医疗卫生单位的抽查暗访,开展创建“无烟校园”活动。开展省健康促进示范企业创建,启动申报前期工作。年初指导3个镇通过“国家卫生镇”省级考核验收,指导6个镇争创省级卫生镇,筛选120个村参创省级卫生村。强化病媒生物防制措施,今年已组织全市灭杀活动3次,同时结合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加强环境整治督查,清除孳生地。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主要指标基本完成,大部分指标超过省定计划指标。推进农村改厕进程,截止目前已完成农村改厕9.46万座,占全年任务的63%。对全市219个农村水厂进行全面监测,监测覆盖率100%;监测水样927份,合格水样702份,合格率75.7%。

  3.在卫生应急方面。着力健全应急组织体系,做好各项卫生应急准备工作,已形成各类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20个,并成立相应专业队伍、制订具体技术方案,形成较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认真实施培训演练计划,增加应急物资储备,市级卫生应急指挥系统硬件建设已完成,近期将邀请省级专家安装统一软件和调测。加强市120与省急救医疗指挥中心联网维护工作,在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中得到实战检验,受到省指挥中心的充分肯定,目前正在对120机房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和维护。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工作,遵照“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信息报告流程图”及时规范上报信息。推进市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确定市一院为市级综合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市三院为传染病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市五院为市级核辐射定点去污洗消医院。注重卫生应急内涵建设,启动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认真开展卫生应急大练兵大比武,各县(市、区)已基本完成第一阶段比武,7月份将组织全市卫生应急大比武。截至目前,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起,全部为学校呼吸道传染病暴发,均得到妥善处置并及时网络直报。着力加强12320建设,1-6月份共接听咨询电话1796个,其中咨询电话1724个,受理投诉电话60个,建议5条,其他7个。正在落实在线咨询专家和心理援助热线人选,筹备开通心理援助热线、专家在线咨询等服务功能。

  4.在卫生科教方面。认真贯彻执行《省政府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实施意见》,市财政下达市区人才培养培训经费60万元;医疗卫生机构临床岗位本年度新录用医师参加规范化培训率达100%;通过多渠道培养培训等措施,基层医生队伍中注册全科医生比重不断增加,每万居民有1名注册全科医生。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有序进行,在培全科医师31名。实施“十二五”南通市“科教兴卫”工程实施方案,出台了《南通市卫生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加大了对重点学科和重点人才的投入和考核力度;对省领军人才崔志明周期投入300万元经费,其中市财政150万元。遴选推荐面向基层推广适宜卫生技术13项,取得明显效果。上半年举办了“基层糖尿病预防控制健康促进项目”,培训了500多名农村卫生人员;获得继续医学项目共18项,其中国家级3项。通过培训、帮扶、引进等措施,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以南通体臣卫校为培训基地,分批开展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充分利用市区大型医疗卫生机构的优质资源,通过现场指导、会诊等途径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业务指导,每年不少于4次。累计有919名全科医师及社区护士接受了转岗培训。组织868名医师参加省级继续医学教育社区行培训,基层医务人员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5.在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市区基层医疗机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已进入招投标程序,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建设稳步推进。目前我市居民健康档案前期以课题方式与南通大学数字医学研究所合作共建,集中存储于南通大学并提供权限控制下的共享查阅。我局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建成后,健康档案数据将由我局数据中心集中存储。我市全人群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5.42%,其中60岁以上人群98%;三级以上医院均已建成电子病历系统,年内一半以上的二级医院可建成符合规范的电子病历系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经费2980万已纳入财政预算,部分资金已经拨付到位,机房托管项目招标已经完成,软件监理项目已经进入招投标程序,年内可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农合已经实现跨区县费用结报。双向转诊、集中读片会诊、共享调阅检验检查报告将在我市区域卫生平台二期建设中实施。全面实施“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体臣卫校迁建工程和市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列入市政府重点工程。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管,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医药价格政策,医疗卫生单位均有价格公示制度,收费窗口服务规范,内部价格管理制度健全,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全面实施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认真做好卫生财务决算、财务网络直报工作。严格执行省大型医疗设备十二五配置规划,实际配置数小于规划数。认真做好国家、省级卫生建设项目的申报及监管工作,地方配套资金基本做到落实到位。督促县(市)区已经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5049万元。

  七、行风建设与文明创建工作协调发展

  1.党风行风教育形式多样。全系统广泛开展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着重围绕“无红包医院”创建历程的回顾,总结提炼具有南通特色的卫生职业精神——“无红包”精神,基本形成了“无红包”精神,“崇德敬业,守信笃行”的内容表述,着手筹备“弘扬无红包精神,推进医德医风建设”大型发布活动。4月份,评比表彰了一批医德诚信楷模和医德医风建设先进集体,授予6名同志“南通市卫生系统医德诚信楷模”,54名同志“南通市卫生系统医德诚信标兵”, 15个单位“南通市卫生系统医德医风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汇编先进典型事迹,供广大干部职工学习,以树立身边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弘扬正气,进一步推进卫生行风建设。在全市卫生系统集中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机关和各单位组织干部职工观看卫生部摄制的《警钟长鸣》和《防患未然》两部警示教育片,进行讨论交流、撰写心得体会,做到 “人人参与学习,人人接受教育,人人提高认识”, 达到了教育目的。广泛开展 “5.10”思廉日活动,围绕“学楷模、思廉洁、保纯洁”的活动主题,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宣传全市卫生系统医德诚信楷模、标兵,医德医风建设先进集体的先进事迹,重温《廉政准则》找问题,对照先进榜样查找差距,促进廉洁从政、廉洁从业,保持医疗卫生队伍的纯洁性。机关和各单位充分利用内部刊物、网络、橱窗等各类宣传载体,扩大反腐倡廉宣传,形成活动氛围。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作具有医疗特色的廉洁文化短片或MTV,通过医院闭路电视系统滚动播放,供医院工作人员和病人及家属随时观看、诵读;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开展一次理论讲座、一次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一次到监狱参观的“三个一”系列教育活动;南通市中医院举行了“廉洁行医,拒绝贿赂,争创人民满意医院”大签名活动;市肿瘤医院邀请检察机关领导为干部职工作预防职务犯罪专题教育授课,与基建工程施工方、建筑监理单位签订廉政协议书,打造廉政工程典范。着力推进“党员干部思想道德体系和卫生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医德考评工作,建立和完善医德诚信档案,并着手建立医德考评电子档案,使医德考评更科学、结果运用更严格。结合我市开展的创建“基层人民满意站所”活动,推进“群众满意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卫生院”的创建,进一步拓宽行风建设领域。

  2.反腐纠风力度不断加大。按照省卫生厅和市纪委的部署,我市注重加强廉政风险机制建设,深入推进源头治理工作。以推进党务、政务、院务公开为举措,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进一步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以及“数字卫监”工程,促进工作流程更规范,工作过程更透明,行政行为更公正。市一院作为全省首批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试点单位,按遂时要求完成了各项工作。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继续推进。全市卫生系统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卫生部印发《关于卫生系统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的若干规定》、《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纪违规问题调查处理暂行办法》,重新学习《刑法修正案(六)》和两高司法解释。联系近年来本系统、本单位发生的违纪违法问题,举一反三,深入分析,组织讨论,交流体会。在普遍教育的基础上,突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以及掌管人、财、物、基建等权力集中、责任较大、风险较高岗位的人员,对照上述相关规定,逐人逐条严格对照检查,纠正与《规定》要求不相符问题。二、三级医院统一参加省级药品和医用耗材网上集中采购,采购率基本达到100%;完成了低值医用耗材的市级集中招标采购;药品及耗材采购廉洁协议与采购合同同步签订,共同防止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及时调查处理有关涉及商业贿赂的信访问题,配合纪检、检察机关集中查处了涉及多个单位的商业贿赂的案件,在全系统引起极大震动。

  3.争先创优等工作成效明显。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围绕发展大局,坚持党委领导,突出行业特点,通过大签名、大征文、大宣誓、大讨论、大奉献、大走访、大党课、大宣讲、大表彰等活动形式,在全系统大兴“创先争优”的良好风气。修订创建最佳办事环境指标体系,深化无红包医院创建活动,强化三级承诺、季度函调、随机暗访、年度复查、奖惩激励等长效措施;建立处方点评制度,查处开方回扣行为;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促进服务公开透明;认真对待患者诉求,妥善处置医患纠纷,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任务,设立了专门举报信箱,公布了举报电话和联系人,完善信访登记和信访值班制度,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确保群众投诉有门。及时办结信访事项,做到小问题不超过一周,一般问题不超过20天,较大问题不超过45天,所有问题确保在两个月内优质办结。加强卫生新闻宣传,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定期编发《南通健康》专版,向市民代表免费赠阅。与本市新闻媒体建立良性互动合作机制,重大事项和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加强卫生法制建设,坚持领导班子集体学法制度,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开展普法宣传,全面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将说理式执法贯穿于行政许可、日常监管、行政处罚等各个环节,保证执法行为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强化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年初下达各处室和市直单位责任目标。市直单位目标考核结果与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年终奖励挂钩。深化机关内部绩效管理,重点强化日常考评,由处室负责人对处室人员任务完成情况按月考核;分管领导按季对分管处室人员评定等次,机关党总支和监察室每月对处室进行日常绩效考评,日常评定占总分60%,年终测评占总分40%,强化考核评优结果运用,完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

  对照省卫生厅下达的年度综合目标,我们在工作中还面临一些矛盾和困难: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由于历史原因,我市还有近30个乡镇没有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主要集中在海安、如皋、如东三个县(市),尽管市政府多次提出明确要求,但目前进展不够理,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大督查推进力度,力争9月底前取得明显突破。鉴于省管县的财政体制,建议省有关方面加强督查指导,并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二是基本药物采购配送政策有待完善。自新一轮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以来,网上平台上可采购到的品种偏少,部分基层常用药品配送到位率比较低,少数配送企业对用量较小的品种不能按时配送,平均配送到位率不足60%,严重影响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和群众的基本用药,建议省相关部门做好药品采购政策调整前后的衔接工作,加强对药品中标企业和配送企业的监管,加大对违约失信行为处罚力度,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得到全面巩固。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还需深化。尽管我市已基本完成了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核定、竞聘上岗等工作,制订下发了基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意见,各县(市、区)也正在抓紧完善绩效考核办法,但基层医务人员绩效工资尚未兑现到位,绩效考核制度还在探索过程之中,提请省相关部门出台更加明确更具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四是基层卫技人员短缺矛盾十分突出。由于受福利待遇、执业环境、身份性质、发展前景等因素影响,近年来乡镇卫技人才队伍连续多年呈现负增长,现有职工数低于核定编制数,骨干卫技人才显得更为紧缺,一些偏远乡镇卫生院主要临床科室依赖两三个人维护运转;乡村医生老龄老化问题同样十分严重,平均年龄已超过50岁,近50%的乡村医生未经系统的正规培训,不能胜任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议省相关部门加大农村卫技人才定向免费培养力度,并出台针对乡村医生培养的特殊招生政策。五是公立医院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经费补偿机制不够健全,医疗服务价格明显偏低,未能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以药补医”现象依然存在,群众看病就医矛盾尚未根本好转,建立“体现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证可持续”的运行机制任重道远,建议省尽快明确公立医院改革的配套政策,帮助县(市)区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历史债务等等,根据县级财政状况建立梯度转移支付政策,促进卫生事业均衡协调发展。